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通知公告

残联系统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手册

残联系统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手册

(吉林市残疾人联合会2020年5月16日发布)


 
目 录
    第一篇 场所篇……………………………………………………………………………………………1
    一、居家……………………………………………………………………………………………………2
    二、办公场所……………………………………………………………………………………………3
    三、残疾评定医疗机构、残疾人康复训练机构………………………………………………4
    四、私家车………………………………………………………………………………………………5
    第二篇 单位篇……………………………………………………………………………………………6
    五、残疾人就业机构(企业、个体户)…………………………………………………………7
    六、机关事业单位………………………………………………………………………………………8
    七、残疾人托幼机构(吉林市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9
    八、残疾人日间照料站(托养机构)……………………………………………………………11
    九、残疾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14
    第三篇 人群篇……………………………………………………………………………………………15
    十、老年人…………………………………………………………………………………………………16
    十一、孕妇…………………………………………………………………………………………………17
    十二、儿童…………………………………………………………………………………………………18
    十三、学生…………………………………………………………………………………………………19
    十四、就医人员…………………………………………………………………………………………20
    十五、司机………………………………………………………………………………………………21
    十六、水、电等工作人员……………………………………………………………………………22
    十七、厨师………………………………………………………………………………………………23
    十八、保安………………………………………………………………………………………………24
    十九、保洁员……………………………………………………………………………………………25

 

      第一篇 场所篇

       一、居家
       1.家庭储备体温计、口罩和消毒用品等防疫用品。
       2.主动做好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建议早晚测量体温。
       3.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通,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4.家庭环境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5.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勤晒衣被;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6.加强营养,科学饮食,适量运动,保障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
       7.从室外返回、咳嗽手捂后、饭前便后应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8.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9.不串门、不聚众、不聚餐、不相互请吃。
       10.生病时尽量减少外出,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
       11.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
       12.中、高风险地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与居家隔离人员共同生活时,应做好清洁消毒,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
 
       二、办公场所
       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培训。
       2.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3.加装体温监测设备,对进入办公楼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方可进入。
       4.加强通风换气。
       5.做好电梯、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6.保持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7.做好手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8.工作人员随身备用口罩,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
       9.在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冠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防控知识。
       10.减少开会频次和缩短会议时间,会议期间温度适宜时应当开窗或开门。建议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
       11.中、高风险地区,严格控制进入办公场所人员数量,尽可能安排工作人员隔位、分散就坐。有条件的采取居家办公、网络办公、分散办公等方式。工作人员佩戴口罩。

       三、残疾评定医疗机构、残疾人康复训练机构
       1.各级残疾评定医疗机构、各类残疾人康复训练机构要严格执行所在地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类防控技术指南。
       2.按照疫情风险等级,如果有必要,按照上级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各级残疾评定医疗机构、各类残疾人康复训练机构所承接的残疾人业务应暂停服务,复工复产时间由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四、私家车
       1.车辆出行前宜配备口罩、手套和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
       2.车辆保持卫生整洁,运行期间做好通风换气。
       3.加强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4.驾车人员进入公共场所返回车辆后,及时用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5.有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者搭乘时,同车所有人员须佩戴口罩。搭乘后,车辆开窗通风,并对可疑症状者接触过的物品表面(如:车门把手、方向盘和座椅等)进行彻底消毒。
       6.有疑似病人搭乘时,同车所有人员佩戴口罩。搭乘后,应及时做好私家车物体表面(座椅、方向盘,车窗、车把手等)和空调系统的消毒。
       7.出现呕吐物时,立即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加足量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或消毒干巾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清除呕吐物后,再对呕吐物污染过的地面、车壁等进行消毒处理。

 

       第二篇 单位篇

       五、残疾人就业机构(企业、个体户)
       1.残疾人就业机构(企业、个体户)要严格执行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类防控技术指南。
       2.具备医疗资质的盲人按摩机构要严格执行所在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类防控技术指南。
       3.按照疫情风险等级,如果有必要,按照上级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各级残疾人就业机构(企业、个体户)应暂时停业,复工复产时间由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六、机关事业单位
       (一)低风险地区。
       1.复工前应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
       2.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的人员,须及时就医排查。
       3.在单位入口处对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禁止进入单位。
       4.加强办公室、食堂和卫生间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5.加强对食堂、宿舍、卫生间等重点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6.鼓励错峰用餐,减少堂食和交流。
       7.鼓励采用无纸化办公,减少工作人员直接接触。
       8.减少集体性聚集活动如运动会、联欢会和培训会等。
       9.在办公室、食堂和卫生间等场所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
       10.工作人员随身备用口罩,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将使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打喷嚏和咳嗽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彻底清洗双手。
       11.粘贴海报,播放宣传视频,通过微信定向推送防护知识。
       12.设立应急区域。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安排就近就医。
       (二)中、高风险地区。
       除上述12项措施外,还应做到以下措施。
       13.鼓励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
       14.不提供堂食。

       七、残疾人托幼机构(吉林市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
       1.应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对工作人员和保育员培训。
       2.对工作人员、保育员和儿童等进行健康监测。做好儿童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3.在入口处对工作人员、保育员、儿童和外来访问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禁止进入。
       4.加强对各类生活、活动和工作场所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
       5.做好公共卫生间等场所和门把手、楼梯扶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6.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条件允许,可自带餐具或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7.加强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8.避免举办聚集性的团体活动。
       9.加强手卫生,保证洗手设施运行正常,洗手液(或肥皂)充足,推行“六步法”洗手。
       10.工作人员和保育员应佩戴口罩,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
       11.工作人员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上岗,避免继续接触他人,及时医疗机构就诊排查。
       12.儿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通知家长,带儿童就医。
       13.设立应急区域。工作人员、保育员和儿童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及时就医。
       14.按照疫情风险等级,如果有必要,按照上级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应暂停承接的残疾儿童语训业务工作,并严格执行所在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复训时间的规定。
 
       八、残疾人日间照料站(托养机构)
       各级残疾人日间照料站要落实以下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一)低风险地区。
       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培训。
       2.建立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残疾人及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3.对进入日间照料站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且无发热、咳嗽、流涕、腹泻等疑似症状的方可进入,并做好出入登记。
       4.加强办公区域和室内公共活动区域通风换气。
       5.加强残疾人活动室通风换气,气温适宜时首选自然通风,分体式空调使用期间需定期清洗消毒。
       6.加强办公区域、食堂、室内公共活动区域等清洁消毒。
       7.保持日间照料站环境清洁卫生,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清运过程中应采用密闭化运输。
       8.公共卫生间应干净整洁,配备洗手设施和洗手液。
       9.控制探访人员数量、活动区域和探访频次,对探访人员进行实名登记。
       10.完善健康档案,加强对残疾人原有疾病及症状监测,提前规划好就诊医院、时间、乘坐车辆、出行路线、陪同人员、检查项目等。
       11.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
       12.残疾人在室内不需要佩戴口罩。在户外活动时应随身备用口罩,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及时佩戴。
       13.当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应当及时送定点诊疗机构救治,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日间照料站内部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二)中、高风险地区。
       除上述13项措施外,还应做到以下措施。
       14.无病例的日间照料站,残疾人身体出现不适或疾病发作,日间照料站应当及时与残疾人和家属沟通商量,通过电话求助医疗机构、请医疗机构医生出诊、拨打120急救送医。
       15.在医疗机构就诊后返回日间照料站的残疾人和陪同工作人员,应当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方可接受照料和工作。
       16.残疾人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新冠肺炎可疑症状时,应当立即实施隔离,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及时就医排查。
       17.残疾人确诊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应当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对活动室、个人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18.新冠肺炎残疾人治愈后需返回日间照料站的,应当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方可接受照料。
       19.实行封闭管理,不提供堂食,禁止外来人员探视等。
       20.按当地政府要求需要暂时停业的必须服从管理落实要求。
       残疾人托养机构要严格执行当地民政部门制定的各类防控技术指南。

       九、残疾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1.承接精神残疾康复业务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所在地民政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类防控技术指南。
       2.按照疫情风险等级,如果有必要,按照上级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各承接精神残疾康复业务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暂停所承接的业务,复工复产时间由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第三篇 人群篇

       十、老年人
       1.倡导老年人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并注意洗手后及时涂抹护手霜。
       2.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用品。
       3.保持正常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均衡营养。
       4.每天做好健康监测,定时测量体温、血压等,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5.尽量减少外出,不去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避免参加聚会、打牌、下棋、跳广场舞等聚集性活动。
       6.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建议佩戴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7.有慢性肺病、心脏病的老年人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佩戴口罩。
       8.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需长期服药时,不可擅自停药,可定期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开药,或经医生评估后开长处方,减少就医开药次数,就医时做好自身防护,也可由家属代取药物。
       9.需要陪护的老年人,陪护人员应注意自身健康。陪护人员要注意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自身防护。
 
       十一、孕妇
       1.保持良好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均衡营养。
       2.做好手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3.生活用品单独使用,不与他人共用。
       4.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每日测量体温和体重,监测胎心,胎动变化有异常情况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
       5.网上提前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避免集中候诊,尽量缩短就诊时间。
       6.尽量选择步行或自驾车外出或去医院,外出时,与其他人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并全程佩戴口罩。
       7.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洗手洗脸。
       8.不参加聚餐、聚会等活动,避免亲朋好友探视。尽量不去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地方。
       9.外出运动或锻炼尽量避开人流,选择人少、通风良好的地方(如公园),注意手卫生,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巴。
       10.早孕期、中孕期没有特殊问题的孕妇,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根据当地疫情形势,确定产检间隔时间。
 
       十二、儿童
       1.教育、督促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不乱摸、不吃手、不挖鼻孔、不揉眼睛。
       2.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均衡营养。
       3.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单独使用。
       4.选择人少、通风良好的地方(如公园)玩耍,不去室内游乐场等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5.外出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家长或监护人和儿童出行必须做好自身防护,给孩子佩戴儿童口罩,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手。
       6.家长或监护人可根据当地疫情形势,电话咨询免疫接种时间,按通知预约时间前往接种,并做好相关防护;部分疫苗可适当延后接种。
       7.低龄儿童的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应做好手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对着孩子打喷嚏、咳嗽、呼(喘)气,不亲吻孩子,喂食时不用嘴吹食物,也不要嚼过后喂给孩子。
       8.低龄儿童的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在照顾孩子时应佩戴口罩。
       9.当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时,应将孩子交由他人照顾,避免与孩子继续接触。
       10.有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史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接触史的儿童,应及时向社区和学校报告。
 
       十三、学生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减少久坐,适度运动以增强抵抗力,及时调整负面情绪。
       2.清淡饮食,摄入食物的种类要尽量丰富,均衡营养,减少生食摄入,生吃瓜果要洗净。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使用过的纸巾投掷到专门垃圾桶。
       4.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单独使用。
       5.尽量减少外出,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避免参加同学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
       6.外出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同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有条件时,可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7.在家接受网络授课时,应注意用眼卫生,并做好电脑等电子产品表面的清洁消毒。
       8.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需报告班主任并及时就医。
 
       十四、就医人员
       1.按需选择就近医院,提前网上或电话预约挂号,提前了解疫情期间医疗机构的就诊流程,熟悉科室布局,就医结束后不在医院逗留,减少在医院停留时间。
       2.就医时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3.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接触后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4.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间距;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5.首选私家车出行,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与其他乘客保持安全距离,乘坐公交车和出租车时尽量开窗通风。
       6.返家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下洗手或直接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7.返家后,立即更换外衣,衣物尽快清洗。若在医院内接触了有可疑症状的人,需对外套进行消毒处理,尽量选用物理消毒,56℃煮沸30分钟或烘干机80℃以上烘干20分钟,必要时可选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十五、司机
       1.持证上岗,并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2.每日出行前应对车辆内部进行清洁消毒;对车门把手、方向盘和车内扶手等部位每天定期清洗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4.做好手卫生,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下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搓揉双手。
       5.工作时应戴手套、穿工作服、全程佩戴口罩,并提醒乘车人佩戴口罩、减少交流、保持安全距离。
       6.应减少扎堆聊天,交流时保持安全距离;适度运动,保证睡眠充足,杜绝带病上班。
       7.有疑似感染者搭乘后,应及时做好车辆物体表面(座椅、方向盘,车窗、车把手、扶手等)和空调系统的消毒。
       8.每日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根据用人单位要求报告。若出现可疑症状,应报告社区或用人单位,并及时就医。
       9.量减少聚餐和聚会,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密闭空间。
   
       十六、水、电等工作人员
       1.上岗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期间每日进行体温监测,避免过度劳累,杜绝带病上岗。
       2.工作期间做好手卫生,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3.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并按规定上报。
       4.在办公室时应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避免扎堆聊天。
       5.提供服务前要与部室、事业单位电话沟通,开展服务时做好个人防护。
       6.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
       7.乘坐厢式电梯时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8.尽量不要用手直接触碰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公共物品和设施。
       9.工作中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缩短交谈时间。
       10.避免参加群体性聚集性活动,如聚会、聚餐等。

       十七、厨师
       1.应持健康证上岗,上岗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杜绝带病上岗。
       2.工作期间加强手卫生,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3.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弃置于有盖的垃圾桶内。
       4.工作时戴口罩,穿戴工作服、帽和手套,保持个人卫生和工作服帽的整洁干净。
       5.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不同类型的食品原料要分开储存、分开加工;烹饪过程要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
       6.严禁宰杀、烹饪野生动物或生病禽畜。
       7.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按单位要求上报;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应立即报告用人单位,并及时就医。
       8.做好餐(饮)具、食品加工工具和用具的清洁消毒。
       9.上班禁止扎堆聊天,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下班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10.上下班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车上物品。

       十八、保安
       1.工作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
       2.每日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按单位要求上报。若出现可疑症状,应报告单位,并及时就医。
       3.做好值班室、集体宿舍等清洁,保持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垃圾,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消毒。
       4.工作期间做好手卫生,有条件时可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5.保持工作服干净整洁,定期洗涤,必要时消毒处理。
       6.负责测量体温和外来人员登记的保安人员,与服务对象交谈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
       7.工作过程中,若发现疑似症状人员,应及时上报并做好自我防护。
       8.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9.避免参加群体性聚集性活动,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十九、保洁员
       1.上岗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期间每日进行体温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应立即报告用人单位,并及时就医,避免过度劳累,杜绝带病上岗。
       2.上岗时工作服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3.每日保洁工作结束后,及时对抹布、喷壶等清洁工具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4.人员密集的场所,应错峰进行清洁。
       5.摄入食物的种类要丰富,营养均衡,充足睡眠。
       6.保洁会议室、办公室、卫生间等室内环境时,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桌面、扶手、座椅、公用设备等)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并作好记录。
       7.在处理垃圾时,如遇弃用口罩等垃圾,切忌徒手捡拾。
       8.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等,使用消毒剂时做好相应化学品的个人防护。
       9.工作中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避免参加群体性聚集性活动,如多人聚餐等。
       10.就餐时应避免聚集,减少交流,餐具需清洗消毒。

 




 
 
吉林市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2020年5月16日印发
 
版权所有:吉林市残疾人服务中心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解放东路66号  监督电话:0432-62401596  吉ICP备05005864号  吉公网安备22020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