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
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人群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
为有效开展聋儿康复和预防工作,中国残联、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全国助残日: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国际聋人节:世界聋人联合会(THE WORLD FEDERATION OF THE DEAF)成立于1951年,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造福于世界聋人,捍卫聋人的权利,帮助聋人康复。该会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每四年举行一次大会。中国盲聋人协会是其正式会员。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在于对社会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提高聋人的社会地位。
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 今年是第43届国际 聋人节。
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由世界精神卫生联盟提出。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计划10月10日前后在全国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今年是第十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国际盲人节:世界盲人联盟(THE WORLD BLIND UNION)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国际盲人联合会和世界盲人福利会。该会的宗旨是使全世界的盲人以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参与社会生活。世界盲人联盟现有会员国72个,总部设在巴黎。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该组织的创始组织之一。世界盲人联盟在联合国各有关组织中具有咨询地位,自成立以来在防盲、促进各国制定保障盲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加强盲人自立精神、开发盲人潜力和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认每年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又称“白手杖节”。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省(市)盲人协会出面,业务部门协助,结合当地情况,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以活跃盲人的生活,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盲人的关怀。